k8凯发国际武昌造船厂成长史|日韩卡1卡2卡三卡免费网站|
2024-05-10
武昌造船厂(以下简称武船)位于武昌巡司河流入长江的入口处✿✿,是我国内地大型现代化造船综合企业✿✿,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武船占地面积106万平方米✿✿,拥有200吨起吊能力的作业面积8880平方米✿✿,起吊150吨的1.2万平方米✿✿,起吊100吨的2万多平方米✿✿;有船舶专用码头5座✿✿,具有300吨大仲的水陆运输能力日韩卡1卡2卡三卡免费网站✿✿。该厂拥有机械动力✿✿、焊接等各类设备2500余台✿✿,并形成从钢材预处理k8凯发国际✿✿、下料加工✿✿、分段装配✿✿、总段装配到船体大合拢的生产流水线✿✿;具有设计制造军用✿✿、非军用5000吨级以下各类船舶✿✿、重型钢结构件和一✿✿、二类压力容器的生产资格✿✿。主要产品有常规潜水艇✿✿、水面舰艇日韩卡1卡2卡三卡免费网站✿✿、各类工程船舶✿✿、船用铸钢件✿✿、卫星发射塔架等✿✿。其中军用舰艇制造在我国国防工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计划经济时期✿✿,武船一直以造船和修船为主✿✿;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90年代后✿✿,面对风云际会的市场经济浪潮✿✿,武船人坚持锐意改革✿✿、与时俱进✿✿,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品为先导✿✿,军工产品为支撑✿✿,民船✿✿、非船产品全面发展的新的生产经营格局✿✿,先后获得“全同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全国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等称号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高科技高技术产品金奖✿✿、国际发明金奖等奖项✿✿。至2000年✿✿,工厂步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湖北省工业企业综合实力500强和武汉市50强企业✿✿。2000年武船工业总产位138196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38827万元✿✿,利税总额2850万元凯发✿✿,✿✿,资产合计382526万元✿✿,职工6746人✿✿。(图7-4)
武船前身湖北省建设厅武昌机器厂始建于1934年6月✿✿,后随求属关系与生产经营的变更✿✿,几易厂名✿✿,相继沿用过湖北省航业局修船厂✿✿、湖北省万县机械厂✿✿、湖北省机械厂✿✿、湖北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江汉船舶机械公司等厂名✿✿,1953年定名为武昌造船厂✿✿。
20世纪30年代初✿✿,湖北省共有船舶百余艘✿✿,皆使用多年✿✿,修理业务频繁凯发国际app首页✿✿,✿✿。以往由民营船厂修理✿✿,工期长✿✿、耗费大k8凯发国际✿✿、修理质量差✿✿。为此✿✿,湖北省建设厅提议设立官办工厂✿✿。1934年4月20日湖北省政府委员会第80次决议确定筹办武昌机器厂✿✿。
1934年6月6日✿✿,武昌机器厂在武昌文昌门(晚清湖北纺纱官局旧址)正式开工✿✿,招聘员工40人✿✿,经营船舶修理和建造业务✿✿,此即为武船的发端✿✿。1936—1938年上半年✿✿,共造新船10余艘✿✿,所造机动船一般在100吨左右✿✿,多为钢肋骨与木壳结构✿✿;所造最大趸船约300吨✿✿;基本为手工作业✿✿。当时主要业务是修船✿✿,仅在抗日战争撤迁之前的几个月中✿✿,就修理船只200多艘✿✿,为武汉地区的工厂✿✿、学校✿✿、机关撤迁内地提供了条件✿✿。
1939年11月✿✿,因日本侵华✿✿,武汉时局吃紧✿✿,省政府下令工厂西迁✿✿,遂搬至四川万县明镜滩周家大院✿✿,当时有员工300人✿✿。1943年1月更名湖北省万县机械厂✿✿。抗战期间环境艰难✿✿,但是工人们满怀爱国热情✿✿,积极配合第十一兵工厂赶制步枪✿✿、刺刀✿✿、迫击炮弹等武器装备支援抗日前线✿✿;还为撤迁到内地的麻织厂✿✿、造纸厂✿✿、酒精厂✿✿、炼油厂✿✿、印书馆等单位制造生产设备✿✿,发展后方生产✿✿。胜利后迁回武昌并更名为湖北机械厂✿✿。
1949年武汉解放后✿✿,政府将湖北机械厂与汉阳船舶修造厂合并✿✿;同年11月11日成立华中地区的大型造船企业——江汉船舶机械公司✿✿,划归中央管理凯发k8手机客户端✿✿。✿✿,为国家船舶工业局的第一个直属造船厂✿✿。1952年12月✿✿,工厂被正式列为国家基本建设单位✿✿;同年12月16日工厂滑道工程破土动工✿✿,历时15个月✿✿,建成当时东亚最长的弧形结构滑道✿✿;12月4日✿✿,接中央船舶工业局通知✿✿,从1953年元旦起✿✿,江汉船舶机械公司更名为武昌造船厂✿✿。
1950年春✿✿,武船抢修了3艘驱逐舰和2艘登陆舰支援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赶制了10艘拖车式汽艇支援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建造出我国第一艘61立方/时绞吸式挖泥船“洞庭号”✿✿;新造“湖北号”✿✿、“延安号”2艘武昌到汉口的过江渡轮✿✿,为武汉人民解决渡江问题增添了生力军✿✿。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武船根据国家发展航运事业和水利建设的需要✿✿,新建船舶26艘✿✿,修理舰船85艘✿✿。
1953—1960年✿✿,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武船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建设✿✿。1955年是武船在产品结构和生产组织结构上发生重大转变的一年✿✿,这一年“一期工程”陆续投入使用✿✿,较快地形成了生产能力✿✿,并开始采用苏联造船标准和分段造船法✿✿,建立健全了生产指挥和组织体系k8凯发国际✿✿,实行了建造师负责制和质量检验制度上市公司✿✿,✿✿。
通过一期工程建设✿✿,武船生产占地面积扩展到22万平方米✿✿,建立了完整的造船车间✿✿,新增的各种机械设备和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厂1955年开始建造基地扫雷舰✿✿,后又建造常规动力潜艇✿✿、海上巡逻艇✿✿、丙型交通艇✿✿、海洋侦察船✿✿、打捞救生船✿✿、深潜救生艇等舰只✿✿。60年代前✿✿,工厂共新造各种舰船500余艘✿✿,职工增加到6025人✿✿,工业总产值与上缴利税平均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递增✿✿。
1961—1980年期间✿✿,首先遭遇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继而又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中断技术支援✿✿;此后又不断受到政治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武船生产受到很大干扰和破坏✿✿,造成严重的经济停滞✿✿。面对困难✿✿,全厂干部职工以极大的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实现了内地建造现代化舰船突破千吨级的目标✿✿。
1953—1980年的28年间✿✿,武船发展成为我国内地主要的船舶建造基地✿✿,制造民用船舶近百种计633艘凯发k8官网登录vip入口✿✿,✿✿,涉及工程作业船✿✿、交通运输船✿✿、近海渔船等船型✿✿;同时承修舰船395艘✿✿,所修舰船均能恢复到原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水平✿✿。
至1980年✿✿,武船面积扩大到80万平方米✿✿,以文昌门为中心✿✿,分布于武昌紫阳路✿✿、歌笛湖✿✿、中华路✿✿、涂家沟✿✿、杨园等处✿✿。职工人数9221人✿✿,相当于建国初的10倍✿✿,并且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和技术素质不断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船坚持转换机制✿✿,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努力开拓多元经营✿✿,发展路子越走越宽✿✿。1985年✿✿,武船已能设计制造军用舰艇和5000吨级远洋货轮✿✿,并能设计建造各类型船舶✿✿,年造船能力为4万吨✿✿。90年代初到2000年✿✿,武船年产值以25%左右的平均速度增长日韩卡1卡2卡三卡免费网站✿✿。武船已成为国内设施最完整✿✿、技术最精湛的常规潜艇制造基地✿✿;民船建造技术也迈上新台阶✿✿,桥梁钢结构也成为知名品牌✿✿;企业已形成军船✿✿、民船✿✿、非船产品协调发展的经营格局✿✿。
1980年✿✿,武船开始试行经营责任制✿✿,初步建立起一套纵横配套✿✿、上下结合日韩卡1卡2卡三卡免费网站✿✿、严格考核的内部经营责任制度✿✿。1985年开始实行“两级经营”改革✿✿,建立内部指标✿✿、价格✿✿、结算✿✿、考核等体系k8凯发国际✿✿,实施“以船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方针✿✿。1986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初步理顺了党✿✿、政✿✿、工关系✿✿。1988年✿✿,推行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承包经营责任制k8凯发国际✿✿,科室负责人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1991年5月✿✿,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审计组对武船第一轮承包经营指标和厂长任期目标进行终结审核✿✿,确认武船在实行厂长负责制期间k8凯发国际✿✿,生产水平大幅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企业活力增强✿✿,职工收入增幅较大✿✿,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1992年起✿✿,武船的生产组织体制逐步实现由工艺专业化向产品对象专业化的转换✿✿,按产品对象专业化的要求重组经营实体✿✿,至2000年✿✿,组建了特种船舶建造✿✿、民用船舶建造✿✿、成套设备制造✿✿、机械制造✿✿、综合铸造✿✿、重型工程等12个有限责任公司✿✿、事业部或分厂✿✿。
武船一贯重视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70年代✿✿,武船即开始研制新型舰船✿✿,第三代申渝客货轮✿✿、250方/时链斗式采石船等产品相继研制成功✿✿。新型舰船的研制✿✿,促进了造船工艺的不断提高✿✿,为建造现代化舰船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民船开发方面✿✿,武船重点研究开发工程船✿✿、渔政船✿✿、化学品船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20年里共建造船舶133种型号计323艘✿✿。武船生产的多用途工作船✿✿、多功能守护船等产品出口到希腊✿✿、德国✿✿、挪威等国✿✿。随着系列挖泥船✿✿、LPG运输船✿✿、海洋公务执法船等新的民船产品的问世✿✿,武船拥有了制造具有“双高”特色的系列化船舶的生产技术和能力✿✿。
20世纪80—90年代✿✿,武船非船产品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在非船产品研究开发方面✿✿,武船以其雄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优势✿✿,瞄准大型✿✿、成套工程市场✿✿,先后承接了航天✿✿、桥梁✿✿、水利✿✿、冶金✿✿、石化等领域的多项钢结构工程和机械设备建造工程✿✿。1988年✿✿,由武船承建的北京京广大厦主体钢结构工程✿✿,经专家评定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9年工厂争得西昌卫星发射塔架制造工程✿✿,1990年在国防科工委召开的庆功大会上✿✿,武船荣获“铸造通天塔大师”称号✿✿。1993年武船承接了号称“三峡第一标”✿✿、“神州第一跨”的西陵长江大桥钢箱梁制造安装工程日韩卡1卡2卡三卡免费网站✿✿,1998年该工程获国家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金像奖”✿✿。1994年✿✿、1995年武船承担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两大关键地面设施——技术厂房非标设备及燃料加注供气系统工程制造任务✿✿,并出色完成✿✿,为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发射成功作出了贡献✿✿。1998年11月在举世瞩目的三峡永久船闸投标中✿✿,武船夺得南线人字闸门和浮式检修门两个标段✿✿,成为全国27家参与三峡永久船闸投标企业中的最大得主✿✿。
武船还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大型桥梁钢结构建造基地✿✿,并进入国内建桥业第一方阵✿✿,成为国家首批14家钢结构制造特级企业之一✿✿。“中国第一跨”江阴长江大桥✿✿、武汉军山长江大桥✿✿、“世界铁路第一高桥”贵州北盘江大桥✿✿、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厦门海沧大桥重工机械✿✿。✿✿、世界第一大跨径钢管拱中承式桥——巫山长江大桥等大桥钢箱梁的制造和安装工程均由武船建造✿✿。在建筑钢结构领域✿✿,武船先后承制了青岛颐中体育场✿✿、浙江义乌体育场✿✿、武汉体育中心✿✿、深圳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的钢结构工程✿✿。
市场需求带动武船的技术不断进步和优化✿✿。80—90年代✿✿,武船逐年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融合三维设计✿✿、虚拟仿真✿✿、设计管理与控制平台为一体的数字产品柔性生产线✿✿,计算机三维生产设计✿✿、企业信息空间工程和潜艇总段建造技术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武船搏击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拥有出口经营权的武船日益与国内外市场接轨✿✿:质量体系✿✿、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国际通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一至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桥式起重机制造许可证等有效资质证50多件✿✿。1996年✿✿,武船通过了新时代质量认证中心的现场质量体系认证✿✿;1997年获得“7000吨以下船舶的生产服务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该厂有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华中地区最大的军工区域站✿✿。2000年12月该厂通过了GB/T9001—1994和GJB/29002—1996质量体系认证✿✿。
1998—2000年间✿✿,武船共完成新船型开发✿✿、重大工艺技术研究和技术进步奖项183项✿✿,其中81项科技成果获国防科工委✿✿、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湖北省✿✿、武汉市科技进步奖船舶重工✿✿,✿✿。